《信客》人教八上(优秀8篇)-k8凯发棋牌
信 客 篇1
信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颠沛、穷愁潦倒、连声诺诺”等词语。
2.了解余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文化苦旅》。
3.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
能力目标
1.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2.学习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整体把握作品的阅读方法。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写作意图。
德育目标
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培养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本文节选自《文化苦旅》,但入选部分独立成篇,叙述完整,人物鲜明。指导学生在自读中把握信客的事迹和品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诵读品味法。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清词丽句随处可见,给人以很大的品味赏析的空间和美感,指导学生品味佳句,领悟语言表达提高的途径。
3.拓展延伸。信客品质的核心是诚实、奉献,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如现代社会对健全信用体制的呼唤等,体察作者的写作意旨。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把握信客形象及其意义;品味佳句,领会学者散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正如一则广告语所说的“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手机短信拜年已悄然成为一种时尚,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像,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的《信客》将向我们讲述这一段故事,“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
二、资料助读
(投影)
1.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
2.《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仅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中国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先生认为,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了他的《文化苦旅》”,这评价,深得其真髓。
三、人物研究,整体把握
1.投影显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注音:
唏嘘 (xī xū) 嫉妒(jí dù) 猝然(cù) 昏厥(jué)
文绉绉(zhōu) 焦灼(zhuó) 伎俩(jì liǎng)
诘问(jié) 吊唁(yàn)
(2)释义: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书)追问、责问。
焦灼:非常着急。
颠沛:贫困,受挫折。
连声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表同意)。
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2.学生默读全文,依脉络提示,标示、批注你所认为的关键语句,初步感知文意。请学生自己谈出所感知的信客形象。
提示:课文共四节,行文脉络是:信客做信客的缘起——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学生畅谈信客的形象,教师归结:
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最困苦的旅行者。
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实在是件苦差事。
信客的为人: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3.学生流畅诵读,思考: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3)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4)怎样理解信客特殊的品格和素质?
学生合作研讨,积极回答,教师点拨:
(1)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二是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2)重点写了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3)信客留下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的遗愿,是出于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
(4)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以及开阔的眼界、丰富的阅历的特殊品格和素质是特殊的职业造就的。“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文化苦旅·信客》)
4.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体例不作要求,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学生构思、完成,教师巡视并作具体指导,鼓励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得意之笔,并简要点评。
提供参考示例:(多媒体显示)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5.学生深入揣摩: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着重刻画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意在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信客的难能可贵的品质,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
四、品味佳句,体会风格
1.学生通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简要说出它的美感。
教师归结学生提出的看法和例句,并引导体会。佳句示例:
(1)“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一生名誉,再也做不起人。对这种处境的设想,作者以排比绘写,一气呵成。容量很大,而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
“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语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凝练警辟,具有很强的美感。
教师归结本文的语言特点:①质朴而典雅,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文中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如“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满脸戚容”等。②警辟而又畅达。本文的语言风格不同于《背影》的朴素平实,《台阶》的口语化。题材不同,作者个性气质及语言习惯不同而决定不同的语言风格。
2.学生听读课文录音,体味课文的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
五、课堂练习
阅读短文《种树老人》,体会意旨,完成文后题目。(分发打印好的资料)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材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下面不能表现种树老人精神品质的是(不只一项)
a.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
b.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c.“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d.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
e.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f.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g.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
2.文章写道: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这些记叙采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照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加粗部分表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bd
2.对比 突出表现种树老人种树、爱树、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3.照应句:“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含义:种树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树上得到体现和延续。(意思对即可)
4.形象地表现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意思对即可,也可有另外的合理的见解)
六、课堂小结
掂量视诚实为生命的老信客的嘱告“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总觉得是那个沉重,其实不仅做人,乃至维系社会秩序的规则不是正承受着信用危机的挑战吗?愿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诚实待人,诚实处事,去奠基诚信大厦。
七、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以“诚实”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可以谈看法,也可以讲故事。
2.阅读短文《父亲》,回答问题。
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好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门,他的手在门头东摸西摸,一脸gān gà。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父亲的性格特点,并举例说明。
(2)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给加粗字注音。
gān gà________ 攒________
(3)第②段中“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表明父亲__________________ 。
(4)第③段“妻”的“交待”运用了简短的排比句式,表现了“妻”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
(5)第④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6)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
(7)第⑦段中写“父亲笑了一笑”,联系上下文说明其具体含义。
(8)第⑩段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父亲憨厚、诚实、慈爱。第①段中的局促表现父亲憨厚、诚实;买东西表现其慈爱。
(2)尴尬 zǎn
(3)伤心难过,难以入睡
(4)对农民父亲的厌烦、轻蔑。
(5)外貌描写;“湿漉漉”表明父亲冒雨去买东西,突出了父亲对儿孙无私的爱;“皱纹堆砌”“松树皮”表现了父亲辛苦操劳、饱经风霜。
(6)原文表明父亲的钱来之不易,因而倍加珍惜。删去“贴身”,这些深刻含义就表现不出。
(7)给儿孙买了东西,辛苦积攒的钱也交给了儿子,父亲因了却心愿而“笑”,这一“笑”表现了他的宽厚无私。
(8)议论和抒情 深化主题
●板书设计
信客
余秋雨
●活动与探究
一、“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是这个职业的生命,其实更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近年来信用被利欲践踏的例子实在太多,于是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一种危机,你是如何看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是重利益,还是重信用?在班级中组织一次辩论赛。
二、向学生推荐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扩大视野。课外学生查找有关余秋雨现象的讨论资料,走近余秋雨,走进文化散文。
●备课资料
课文补遗
我国广大山区的邮电网络是什么年代健全起来的,我没有查过,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信客是一种私人职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这个地方外出谋生的人多了,少不了要带几封平安家信,捎一点衣物食品的,方圆几十里又没有邮局,那就用得着信客了。信客要有一点文化,知道各大码头的情形,还要一副强健的筋骨,背得动重重的行李。
细想起来,做信客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乡间外出的人数量并不太多,他们又不集中在一个城市,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却很费脚力。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着信客了,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换车调船,听他们说说都要头昏。信客如果把行李交付托运也就赚不了什么钱,他们一概是肩挑、背驮、手提、腰缠,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所带的各家各户信件货物,品种繁多,又绝对不能有任何散失和损坏,一路上只得反复数点,小心翼翼。当时大家都穷,托带费十分低廉,有时还抵不回来去盘缠,信客只得买最差的票,住最便宜的舱位,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充饥。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
没有信客,好多乡人就不会出远门了。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摘自余秋雨《文化苦旅·信客》知识出版社)
《信客》人教八上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颠沛、穷愁潦倒、连声诺诺”等词语。
2、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
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4、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继续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揣摩其写作意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2、把握信客形象。培养学生洁力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品格。
重、难点:
1、感受本文的语言、体会人物品格
2、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揣摩品味语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2分钟
同学们,正如一则广告语所说的“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手机短信拜年已成为一种时尚,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对外通信往往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象,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信客》将向我们讲述这段故事。“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让我们通过文章《信客》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的苦涩人生。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展示)10分钟
1、正音
2、释义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脉络。15分钟
做信客的原因——怎么做信客的——怎么不做信客的——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四、启发探究:15分钟
1、填充信客档案:信客是我们的主人公,那么他有哪些遭遇,他是怎样一个人呢?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老师设计了一个信客档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捕捉重要信息。老师边问学生边答来填充档案的内容。(课件展示)
职业:信客。
身体状况:老犯胃病和风湿病(职业病)(第12段)
收入情况:收入微薄(第3段)
兴的事:几十年来从未失过会一封信,一件物品:给焦急等待的家属送去了在外亲人的消息;他的工作被乡亲们还有老信客认为,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杨(信客的幸福快乐是建在别人的幸福快乐的基础上的)。
最痛苦的事:报死讯、被怀疑、被诬陷、被打、被扭送到巡捕房。
最敬重的人:老信客(最后一段)
座右铭:信客信客就是一个信字(诚信是信客的生命)。
2、用一个字概括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苦”
3、学生畅谈信客形象,教师归纳。
明确: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善良厚道、属尽职守、洁身自好、忍辱负重。
五、小结:2分钟
信客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时常饱受职业病的困扰;尽管收入永远和付出不成正比;尽管有时还要蒙受无端的猜疑,诬陷和欺凌,但他牢记老信客的教诲,诚信无私,从不雁过拔毛,风得忘义;心胸宽广,所有基、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有情有义,总是以最恰当的方式处理邮件两头的难事。他用大半辈子辛劳履行自己的承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朴实感人的形象。你们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也遇到了许多震颤你心灵,让你感动的语句和片断,下面请你们把它们自由地、深情地朗读出来。
六、布置作业:
a(学优生):练习册同步
b(中等生):整理笔记,熟悉课文内容。
c(后三分之一):完成字词小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品味佳句、体会风格10分钟
1、请同学们把刚才找出来的感动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对其做以品析,教师作适当引导。(可侧重从它们所表现出的人物品质分析它的美感)
它们可能是:
①第三世界16自然段“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连声诺诺”
②第18自然段:“直到他流了几身汗……堆在他的肩上。”
③第22段中的“传唤来的同乡……他不想让滇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2、文中还有一些含义丰富的美句,你们都懂它的含义吗?可以提出来,师生一同讨论解决(提示:可从修辞角度,重点词句等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和表达效果)
如:①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未梢。
③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④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回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3、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①质朴的典雅。
②精辟而又畅达。
二、互动合作:展示作品人物形象10分钟
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试写一段话,描写信客基碑上的文字,或某一补白性的文字,鼓励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得意之笔,并作简要点评
参考示例:(多媒体显示)
三、迁移拓展,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信客。10分钟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例如: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协管员、清洁工……。
师可补讲关于四川藏族自治县的乡村邮递员王顺友的故事。
小结:他们虽工作平凡,但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同学们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来从事的也像信客一样普通平凡的工作,我们虽然不能做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将来就算是一名清洁工,你也要像贝多芬演奏一样,全身心地投入,热爱、忠诚于我们的职业,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无怨无悔,生命才有意义。课上到这里,老师不禁想起一首歌,歌中这样唱道……(多媒体展示《好大一棵树》的歌词,师生齐读,读后放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四、中考链接:布置作业5分钟
1、按例名仿写:
例1、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同情是。
例2、信誉就是你立足社会的通行证。
信誉就是你。
信誉就是你。
例3、真诚,友谊的桥梁,没有它,人们之间就失去应有的平和与信赖。
批评,。
2、请同学们以“诚实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可以谈看法,也可以讲故事。”
五、布置作业:
a(学优生):以诚信为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b(中等生):练习题同步
c(后三分之一):整理笔记,完成书后习题。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信客@$@1脉络:做信客的缘起——怎么做信客的——怎么不做信客的——为什么当教师、校长是好样的
2品格: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信 客 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会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
2、把握人物的形象,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难点】
1、对信客的工作的细致描写。
2、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深情地朗读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的颁奖词: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这是对当今乡村邮递员崇高精神的高度评价。今天,我们来用心品读余秋雨先生讲述的20世纪初一位信客的一段苦涩故事。
二、进入文本
1、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通过师生共同整合,形成如下脉络:从业缘起→信客生涯→改行之后
①从业缘起: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落魄返乡的青年。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诚心所动,终于接受了这份差事。
②信客生涯:新老信客叙谈从业之苦;工作极其繁忙,除收发信、物,捎带口信,还须听凭顾主絮叨;遇有噩耗,自然承当发泄幽怨的出气筒;传递遗物,难免遭受无端的猜疑;代人读写书信,每与人同生悲切;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诬陷……道路凶险,加之腿脚有病,信客终于无奈卸却差事。
③改行之后:人们终于想到他的好处,在生活上接济他。打过他的人,幡然醒悟,在乡里设了代办处,并向他道歉。信客以代人写书信为生,后来当了小学教师、校长。信客死后,葬在老信客的墓旁,前来吊唁的人很多。
2、感知信客的苦。
(1)工作劳苦:终年跋泼;
(2)生活贫苦:收入微薄;
(3)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3、感知信客的品格。
指导学生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方面分析,从而得出信客的品格:任劳任怨、
诚心无私、善良厚道、恪尽职守、通达事理等。
4、合作探究:为信客拟一份档案。
档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别、年龄、适易人群(指性格)、职业描述、
职业道德、职业特长(从文中找相关信息)、作用或重要性等
5、心灵感悟:
(1)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自己却落得遭人误解,穷愁潦倒,按现代某些价值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是不是当时的人们都在想着做信客?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信客?
(2)随着社会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早已消失,但诚信永远是做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在乡村和城市间踽踽独行的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他是外出谋生者与家乡联系的纽带。他坚守诚心,做一个困苦的远行者。诚信是信客的生命,也维系整个社会的秩序的道德准则。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诚心筑铸人生的大厦。
四、课外作业
1、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2、为信客写一则颁奖词。
《信客》人教八上 篇4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 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1、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 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从业缘起
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了落魄返乡的青年。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诚心所动,终于接受了这份差事。
2)信客生涯
新老信客叙谈从业之苦。
工作极其繁忙,除收发信、物,捎带口信,还须听凭顾主絮叨;遇有噩耗,自然承当发泄幽怨的出气筒;传递遗物,难免遭受无端的猜疑;带人读写书信,每与人同生悲切;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诬陷
道路凶险,加之腿脚有病,信客无奈卸却差事。
3)转业之后
人们终于想到他的好处,在生活上接济他。打过他的人,幡然醒悟,在乡里设了代办处,并向他道歉。信客以代人写书信为生,后来当了小学教师,进而升为校长。
信客死后,葬在老信客的墓旁,前来吊唁的人很多。
2、依据情节,归纳信客品格
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通达事理
3、主题
本文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
二、研读赏析
1、在结构上,作者是怎样安排信客和老信客的材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的明线主要叙写了老信客的从业生涯,交代老信客的命运是一条暗线。这样写既突出了重点,又表现了老信客对信客的深远影响。
2、怎样理解作者对老信客的态度?老信客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
作者对老信客的态度是同情和赞赏的。本文的主题是通过信客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表现出来的。老信客的行为同样从不同侧面起着表现主题的作用。
3、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
典雅 精辟
信 客 篇5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信客
对“信”字说文解字:它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本意是言语真实。(播放歌曲《诚信之歌》)
20世纪初,在浙江余姚一带,由于通讯事业尚未普及到农村,城乡之间的通讯需要有专人担当,于是便有了信客这项特殊的职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了解一下信客其人其事。
二、作者介绍
我们在走进《信客》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的作者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行者无疆》、《出走十五年》、《文化苦旅》、《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山居笔记》。
三、整体感知,解读信客
(一)积累字词。
嫉妒(jídù)噩(è)耗猝然(cù)伎俩(jìliǎng)昏厥(jué)
连声诺诺(nuònuò)文绉绉(zhōu)颠沛(pèi)吊唁(yàn)焦灼(zhuó)
诘问(jié)时髦(máo)唏嘘(xīxū)
(二)交流初读感受。
(三)信客,最注重的是什么?(从原文中找语句回答)
明确:“信”,原文: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四、合作讨论
1、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样刻画这位至始至终讲求诚信的信客的?重点写了他的哪些事?
教师明确:重点写了两个:一是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二是遭人诬陷。这些突出说明了信客职业凶险但却仁义待人,任劳任怨,宽以待人等优秀品质。(不求标准答案,学生自由发挥。)
2、作者后来写信客不当信客后当了老师、校长,为什么他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校长都是好样的?
明确:因为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
3、如此优秀的,受人爱戴的信客为什么临终留下遗言,要与不够诚信,坏了名誉的老信客葬在一起呢?
明确: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4、从这句话中,我们是否可以看出“作者为什么在写信客之前要先写老信客”?(适当时用“老信客的经历”来引导)
明确: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难;强调他的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5、从信客的葬礼我们可以看出信客很受人爱戴,是一名合格的、出色的信客,那么,我们从这位信客身上着手,总结一下,当一名合格的信客,将会经历什么?需要什么精神?
(学生自由发挥,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均可。)
四、品味佳句,体会风格
《信客》出自学者之手,学者散文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了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
学生再次精读,仔细品味,然后用“我喜欢这句话,因为它”的格式从文章的词汇、语体色彩、语言修辞、语言的造型力等等角度进行赏析,品出语言的美点。
如:①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未梢。
③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④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回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五、延伸拓展
以下选做一题:
1.信客走了,静静地走了。(稍顿)……或许在许多年以后,人们已经把他忘记,但作为学习了本课的我们每一个人,一定会从中受到许多启发得到许多思考。那么就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来为信客的坟墓作一篇墓志铭吧!不过我先提示一下,可从他概括信客的一生,也可从他的品质或精神的角度;也可从他的职业特点的角度写;也可结合社会实际(我们现在的社会呼唤诚信这一点)来写。写出其中一点即可。注意写出你的理解,写出你的感情来!
示例: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2.假如这位信客荣获当年全国劳动模范,请你为信客写一则颁奖辞。
3.为本文拟写幅对联:
(上联)一生重情重义信字当头能担生死祸福担
(下联)换来千家万户讯息通畅生就侠骨柔肠心
横批是:虽死犹生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以“诚实”为话题,写一篇短文,可以谈看法,也可以讲故事。
《信客》人教八上 篇6
学习目标:
1、<自主> 自读感知课文,完成[信客档案]的填写。
2、<合作、探究> 分组合作进行探讨问题、画信客肖像、写诗等活动,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
3、<课外拓展> 启发学生尝试撰写“乡村邮政史”。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中<合作、探究>部分。
课前试学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猝( )然 焦灼( ) 吊唁( ) 昏厥( ) 诘( )问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ī xū ( ) jì liáng ( ) jídù ( ) diān pèi ( )
3、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长途( )涉 穷困( )倒 低( )顺眼
4、本文作者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主要著作有散文集《____》《_____》。
二、主题文意梳理
5、课文共四节,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文章的行文脉络。
信客从业的缘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结构上,作者是怎样安排信客和老信客的材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怎样理解作者对老信客的态度?老信客对表现文章主题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物形象分析
10、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既要散发和接收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他的家破烂灰黯,一无所有。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可他们忍辱负重,默默承受。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综观全文,请你用四个以上的四字词语概括信客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精彩句段品味
14、理解句子的含义。
(1、)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细读课文第四部分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信客死时,为什么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
设想:本文篇幅较长,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设计[信客档案]旨在从信客这一职业角度出发,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面上的了解,为下面的问题能深入研讨作准备。
五、独特感悟
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少同学有这样的疑惑,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文章作了很多描写),自己却落得遭人误
解,穷愁潦倒,按现代某些价值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是不是当时的人们都在想着做信客?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信客?所以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
(一)问题研讨(提示:在课文中找相关信息来说明)
1、文中青年信客让别人得到了什么?
2、青年信客是否也有所得?如果有,他又得到了些什么?
(二)根据你的理解,为信客写一首诗(一段也可)。
(三)引导学生得出:助人自助的一生才是充实的一生。
设想:这一环节旨在对课文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对文章主题作多角度探索,并以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
六、课外拓展:撰写乡村邮政史
本课小结:在乡村和城市间踽踽独行的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他是外出谋生者与家乡联系的纽带。
万事“诚”为先──余秋雨散文《信客》读后
作者:李文
这几天在网上读余秋雨老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感受颇多,读了很多篇文章,感受最深的是他那篇反映“诚信”的《信客》,我们上次学生做作文也是写了反映“诚信”的话题作文,所以想把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谈一下。
《信客》写的是早年在乡间的事,那时候通信手段很落后,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没有信客,好多乡人就不会出远门了。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我要说的是这里的一个老信客,曾有一次为客户送给女儿的红绸,而他也要为一远亲送一分礼,就裁下了客户窄窄的一条红绸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小小的一件事毁了老信客一生的名誉,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这就是不讲"诚信"的结果,哪怕只有仅仅的一次,这就是我要说的,在这个世界上,你要想顶天立地的站在这个世界上,请记住一句话:万事“诚”为先!
西方有句话:“他骗了所有的人,最后发现他被所有的人骗了。”信誉,是对受权益的维护和尊重,承诺,就自己来说是一种责任,就对方来说是一种希望。失信和失诺,不管对象是谁,都是一种失责。然而,正是这种然否,才显示出一个人思想品德的高下,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为何难追?因为言出诺随,方显君子本色。“言必行,行必果”,特别是在竞争激烈存在的现代社会,承诺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只有一诺千金,才可赢得至高无上的信誉。
郑周永说过,信用是财产,有信用就有一切。麦可格雷尔也说过,一切商业交易中,信用第一。请看美国的凯特皮勒公司是怎么做的。这个公司是世界性的生产推土机和铲土机的公司,它的广告中说:“凡是买了我们产品的人,不管在世界的哪一个地方,需要更换配件,我们保证48小时内送到你们手中,如果送不到,我们的产品就白送给你们。”他们说一不二。有时候为了把一个价值50美元的零件送到边远山区,不惜用一架直升飞机,费用高达2000美元。有时无法按时在48小时内把零件送到用户手中,就真的按广告所说,把产品白送给用户。由于经营信誉高,这家公司历经几十年仍然兴旺。这就是讲究信誉给凯特皮勒公司带来的效益。正是有了信誉,才有了凯特皮勒公司的发展,才有了凯特皮勒公司兴旺。这就是说,承诺就是信誉,承诺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另一家国内的银行的员工们也很好的做到了讲诚信,维护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做到了名不虚传。当记者拿出1100元钱,却故意在存款凭条上填写了100元,递进2号窗口。服务员热情饿接待了他们,并将多出的100元退了回来。这是发生在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工商银行吉林市湘潭储蓄所的一件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普普通通的银行的职工的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坚持,才换来了他们这样的文明称号,这种品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这告诉我们:信誉要靠实际行动积累。
但也有一些单位口号喊得震天响,在真的有事发生后却一再推诿,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一消费者到一家门面堂皇,公开向消费者承诺“包修3年”电器商店,花820元买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使用仅10天,就发现定时器失灵了。当该消费者带着发票把洗衣机运回商店要求换一台新的时,就惹得营业员满脸的不高兴。她说,换新的不可能,只能给你修理一下,今天没修理人员,你先运回去,明天派人。不得已,笔者只好运回去等人上门修。殊不知,修了坏,坏了修,折腾了好几个回合仍无效果。真是让人有克说不出,这样的服务,这样的承诺,又怎么能让人信服?这件事告诉我们:承诺不是只说不做。就像池田大佐说的:“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的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这也是我们以后要吸取的教训吧!
说到这里,不禁又想起了《礼记》上的一句话:“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这句话战国时期的尾生做到了。尾生曾与一女子约会于桥下,女子未来,河水却开始上涨。于是他便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要么固守着诚信被淹死,要么丢掉诚信保全生命。尾生最终选择了诚信,抱柱而死,成就了千古美名。读来虽觉惨重,但在追寻诚信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正像《信客》里的那位老信客,一生的信誉毁在了那条窄窄的丝绸带上,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而他只能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世人,牢牢的记住那句话吧:万事“诚”为先!
信 客 篇7
课题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教 材 分 析
概述
重点
难点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法
设计读感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导入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有各的行业规范。诚信不仅应该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更应该
是为人处事的根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余秋雨的散文《信客》,看看我们应从主人公身
上学习哪些优秀品格。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克扣 接济 唏嘘(xixu) 稀罕 噩(e)耗 呵斥 诘(jie)问 焦灼 伎俩jiliang) 颠沛 吊唁(yan) 文绉绉(zhouzhou)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nuo)诺 生死祸福猝(cu)然 昏厥(jue) 满脸戚容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必要时进行合作探究),理清行文线
索,把握文章结构。教师可板书或投影,以提高阅读效率。
明确:
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行之后。
编写提要,把握主要内容。
要求简明扼要,语言平实。概括主要情节,减删细节。
提示:
a.从业缘起
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落魄返乡的青年。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
诚心所动,终于接受了这份差事。
b、信客生涯
《信客》人教八上 篇8
信客
余秋雨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信客风雨漂泊的一生,概括其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信客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正如一则广告语所说的“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手机短信拜年已悄然成为一种时尚,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余秋雨一起去认识这一特殊的职业人。
二、作家、作品简介(投影)
1.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主要代表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
2.《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仅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三、检查预习(投影显示生字词)
唏嘘(xīxū)嫉妒(jídù)猝然(cù)昏厥(jué)
文绉绉(zhōu)焦灼(zhuó)伎俩(jìliǎnɡ)
诘问(jié)吊唁(yàn)
四、整体感知(投影问题)
对信客这门职业由于平时大家没有接触所以很陌生,我们的新课就从认识信客着手,请大家迅速阅读课文,思考:
1.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2.用一个字概括信客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反应了信客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1.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
教师小结: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2.工作劳苦:终年跋涉
苦生活贫苦:收入微薄
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五、合作研讨(投影问题)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3)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明确:(1)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二是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2)重点写了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遭人诬陷。这些突出说明了信客职业凶险却仁义待人、任劳任怨、宽以待人等品质。
(3)他通过多年的奔波、体会,了解这一职业,热爱这一职业。因而,他同情老信客,理解、敬重老信客,也感激他。
六、了解墓志铭(投影)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七、质疑
学生提问还有什么没弄懂,或者说他们觉得还有必要提出来共同商榷的地方。
老师也准备一个问题:为什么信客是如此清贫、劳苦的工作,年轻人还是选择做信客?
八、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无闻奉献着的而又处于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在学生发言后,教师讲述“王顺友”的事迹,并出示资料图片)
九、小结
信客作为一门职业已经消失,但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无私奉献的人总能赢得人们的敬重与爱戴。比如王顺友,比如刚刚同学们举例提到的那些无名的人们。信客难能可贵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赞扬。
十、作业
围绕“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