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优秀7篇-k8凯发棋牌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容导航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篇1《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2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 篇3《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4《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5《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6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 篇7《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1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教学情境:怎样用学过的知识测量出老师的水杯里装了多少毫升的水?
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状?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水的体积?
让学生讨论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只要量出长方体的长、宽和水的高,就能求出水的体积。
2、出示第二情境:圆柱形的木柱子、压路机的车轮这样的圆柱用这种方法还行吗?怎么办?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计算圆柱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大胆猜想: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学生猜想,教师出示相应的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体会圆柱的体积和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2、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说说猜想依据)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
(用课件展示切拼过程,让学生观察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体,弥补直观操作等分的份数太多不易操作的缺陷。)
学生讨论交流:
(1)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有什么联系?
(3)通过观察得到什么结论?
得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三、拓展交流
要求圆柱的体积只要找到它的底面积和高就可以,分别讨论知道半径、直径、地面周长,该怎么求出圆柱的体积,总结出公式。
四、练习设计:
1、想一想,填一填:
把圆柱体切割拼成近似(),它们的()相等。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体的( ),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体的(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体的体积=()。用字母“v”表示( ),“s”表(),“h”表示( ),那么,圆柱体体积用字母表示为( )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误的画“×”。
(1)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越大。×
(2)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大。×
(3)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4)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3、分别计算下列各图形的体积,再说说这几个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4×3×8
6×6×6
3.14×(5÷2)2×8
=96(cm3)
=216(cm3)
=157(cm3)
4、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60×4
3.14×12×5
3.14×(6÷2)2×10
=240(cm3)
=15.7(cm3)
=282.6(dm3)
5、这个杯子能否装下3000ml的牛奶?
3.14×(14÷2)2×20
=3077.2(cm3)
=3077.2(ml)
3077.2ml>3000ml
答:这个杯子能装下3000ml的牛奶。
五、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推理能力,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点: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想:
1.课前互动,我们做一个吹气球的游戏,让学生来对比气球变大后所占用空间的变化。在热烈的气氛中让学生感受物体的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用空间的大小。
2.教学伊始我创设学具槽做圆柱学具这一睛境,让学生感知圆柱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让学生给这4个圆柱学具排序这一问题设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动手实践是学生体验的主要方式,合作交流是学生体验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为图形转化、猜想推理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三步曲:第一步:选择转化的方法。第二步:体验转化的过程、第三步:验证转化的结果。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转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体验数学。
4.用字母表示公式已经是学生很熟知的几何知识,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与圆柱体积有关的字母,让他们写出相应的公式并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引导学生发现公式与习题的联系,让他们对号入座。学生根据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给4个圆柱学具排序。这样可以深入理解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方法,同样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在对比算法中掌握新知。 5.体积和容积这两个概念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学生会说意义,但是通过了解,学生并不是真正理解圆柱的体积和容积。所以我在第一次探究中安排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区别圆柱的容积和体积。从形象到抽象建立圆柱的体积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次探究则是加入表面积这一刚刚学过的内容,让学生在为3道选择问题的练习中达到区别体积、容积、表面积的目的,从而实现学习运用的最佳状态。 6.最后的思维训练是计算正方体中最大圆柱体的体积,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认识,此题算法多样,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使它和教学过程有机组合,把学习延伸到实际,让知识在体验中生成。
7.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情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知识的学习也有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让他们用今天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写成数学日记,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质疑问难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气球,(师从兜里掏出两个气球,将其中一个递给学生。)你试试把它们变大。(老师再把两个气球放回兜里。)为什么这个放不回去了?(因为其中一个的体积变大了。)看来它占据了很大的空间。教室中还有哪些物体占据空间?
师:这是一个制作学具的学具槽,想一想,它可以做出什么样的学具来?
生:圆柱学具。
师:是的。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圆柱学具占据了学具槽的空间。
师:这就是圆柱学具的体积。你真善于发现!能用你的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生:圆柱的体积就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谁来试着给这4个圆柱学具按体积从大到小排排序?你来试试。
生:体积大小接近,不能确定。
师:老师听懂了,无法判断的原因是不知道圆柱体积的大小,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体积。(师板书。)
二、图形转化。猜想推理
师:想一想,你有办法得到这4个圆柱学具的体积吗?(圆柱课件再从槽中跳出。) 生:用公式计算。 生:用水或沙子转化计算。 师:你们是怎样转化的,具体说说。
生:用橡皮泥转化计算。
生:用圆形纸片叠加计算……
师:嗯,这些方法都很好,就在今天的课堂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生:因为没有实验学具,所以只能用公式计算。
师:其他的方法可以在课后进行。
师:想用公式计算的同学,你想怎样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呢?结合你们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举例说明。
生:大部分图形公式的推导都是把新学的转化为学过的。例如:圆形可以转化为长方形。
师:联系旧知识,采用转化法,确实不错。 师:那现在它是一个圆柱,你想怎么办?
生:像刚才一样进行平均分。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沿着圆柱的底面直径平均切分成16个小扇形。
师:都说实践出真知,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动手尝试着进行转化,并说说转化后的结果。
生:将圆柱沿底面直径平均分成16个小扇形,切分之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师:(刚才我们将圆柱沿底面直径平均分成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果想让它更近似于长方体,你想分成多少份?(32)更近似一点。(64)你呢?(128)……
师:这是同学们刚才的转化过程。
师:打开书,自由读,用直线标记,找出关键词,依照关键词自由读读转化的过程。
师:现在再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转化过程,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7(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时形状变了,但是它们底面积、高和体积都没变。)
总结文字公式: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师:恭喜大家,我们已经成功地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掌声鼓励一下)老师这有一些字母:d、s、r、c、h、v、π。它们与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息息相关,请你们用字母表示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生:v=sh v=(d/2)2π×hv=π2×h v=(c÷π/2)2π×h
师:对比这四个公式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彩色粉笔画线。)
生:相同之处都是底面积乘以高,不同是底面积求法不同。
师:谢谢你精彩的发现,你叫什么名字,认识一下,老师会记住你的。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快来解决刚才的实际问题吧!这是我们要由大到小排序的4个圆柱学具,请你们拿出题卡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排序。
1号底面积50平方厘米,高2.1分米:
2号直径是10厘米,高20厘米;
3号半径是4厘米,高22厘米;
4号底面周长31.4厘米,高18厘米。
师:汇报一下你的计算和排序结果,并说说你应用了哪个公式?
师:与他答案相同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你是怎样做的?现在你清楚了吗?
师:看来,灵活运用公式,并选择合理的算法。会使我们的学习更高效。
四、巧用公式,多重探究
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你都学到了哪些关于圆柱的知识?
生:表面积、体积、容积。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习题。请你们选择合适的问题。
师:读完之后,你认为求什么就可以大声地说出来。
(生:体积、容积、表面积。)
学具厂有一个制作学具的圆柱形铁皮桶。它的底面直径是22厘米,高是25厘米,_________?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______________9底面积是38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1727平方厘米_________________?
师:说说你选择问题的根据是什么?
生:体积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圆柱能容纳物体的大小,表面积是圆柱所有面积的总和。
五、开放训练,拓展提升
师:学习很愉快,我们来庆祝一下:在一个棱长为a分米正方体盒中,放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蛋糕,系上b分米长的丝带,(打结部分忽略不计)挖去1根直径为c厘米,高是d厘米的圆柱蜡烛空隙,这个蛋糕体积到底是多少呢?这次我们男女生比赛,列式不计算,看谁解法多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
(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1)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2)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3)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1)学生分组讨论: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
例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1米=210厘米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
(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内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水桶的底面积: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桶的容积: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8(立方分米)
答:这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7.8立方分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公式的应用。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体积?
2、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引入:这学期我们新学了两个立体图形,分别是?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活动导学、精讲点拨
1、观察比较,建立猜想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图形,提问:
⑴ 三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 猜一猜,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
2、实验操作
(1)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那你能否再大胆猜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是什么呢?指名说。(等于底面积乘高)。
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老师先写下来,这个公式对不对呢?(打上问号)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我们还需要验证。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请独立思考。
(手拿着圆柱,指着底面)老师提示一下:想一想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呢?
(2)出示底面被分成16等份的圆柱,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底面被平均分成了16份,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圆柱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吗?
(3)指名两位同学上台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师:大家看,圆柱的底面被拼成了什么图形?(长方形);再看整个圆柱,它又被拼成了什么形状?(长方体)也就是说,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4)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闭上眼睛,在头脑里想象。)
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课件演示。问:和你的想象一样吗?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图形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1)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出示讨论题。
a、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b、拼成的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c、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2)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那么,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写出来吗?试试看。
指名同学到黑板板书:v=sh
我们发现圆柱拼成长方体后体积,底面积,高没有变,那什么变了呢?
指名回答。(形状变了;表面积变大)
4、回顾反思
回顾圆柱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三、练习运用、迁移创新
1、做练习三第1题。
让学生口头列式并完成填表。问:要求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吗?
2、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⑵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s和h,r和h,d和h,c和h)
3、做“练一练”第1题。
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⑶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4、做“练一练”第2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该怎么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学生先根据底面周长求出底面积。
5、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计算电饭煲的容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尺寸?
6、拓展题
把一个高是20厘米的圆柱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00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1、《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
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c、依次解决上面三个问题。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 ,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板书:v=sh)(设计意图:在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切实经历圆柱体积公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的:
1、 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具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二、回忆导入
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让学生回忆,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今天将要学习的圆柱的体积大家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说出自己想到的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校的体积
三、新课讲授
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想知道的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师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观察底面提问:“大家看,这是不是一圆?”(是。)
“这是一个圆,那么要求这个圆的面积,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于是教师可以先把底面分成若干份相等的扇形(如分成16等份)。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展示给学生看,问:现在把底面切成了16份,应该怎样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学生回答后,老师操作演示,“大家看,圆柱的底面被拼成了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大家再看看整个圆柱,它又被拼成了什么形状?
(有点接近长方体:)
师:由于我们分得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师:把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发生变化没有?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求?
引导学生想到由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求切拼后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求圆柱的体积。
师:“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让全班学生齐答,教师接着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请大家观察,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 v=sh(板书)
2、公式应用
出示例4。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2)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50×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0.5×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四、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八的1、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积(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底面直径的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3、能力扩展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联系学过的知识进行学习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积(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底面直径的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2、方法与过程:经历猜测、验证、合作、动手操作等过程,体验和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具: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回顾
1、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2、回忆导入
(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2)、我们都学过那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
1、猜测圆柱的体积和那些条件有关。(电脑演示)
2、.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讨论:
(1)将圆柱体切割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
(2)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有什么联系?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2、练一练: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三、练习
1、填空
(1)、圆柱体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这个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所以,圆柱体的体积等于()用字母表示()。
(2)、底面积是10平方米,高是2米,体积是()。
(3)、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体积是()。
2、讨论:
(1)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r2×h
(2)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d÷2)2×h
(3)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c÷兀÷2)×h
3、练习:已知半径和高求体积,已知直径和高求体积。
四、小结或质疑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